標準更新通知
IEC 61000-4-2 第三版(Ed.3)已於 2025 年 3 月 正式發布。
本次修訂針對靜電放電(ESD)測試條件與驗證方法進行重大更新,將影響現有 ESD 測試設備的適用性與校正需求。
一、主要變更重點
-
新增第二峰值(Ip2)測量點:10 ~ 40 ns 時間,容許誤差為 ±20%~+40%
-
驗證程序中新增必須涵蓋 AD 模式(空氣放電)
-
允許在接地回線中加入磁珠(Ferrite),以符合波形要求
-
驗證時,地面需新增一塊水平金屬板(Horizontal Plane)
-
增加附錄 J:穿戴式裝置測試程序(RC 模組設定為 200pF/50Ω,屬於建議性測試)
-
驗證時新增地面水平金屬板(Horizontal Plane)為必要條件
二、EM Test / Teseq 設備相容性建議
-
DITO 系列:皆需更換RETURN CABLE及數據調整
-
ESD NX30x、NSG 437、NSG 438:需更換Air 放電頭及數據調整
-
NSG 435:需更換新版 AD 放電頭(TIP30)
三、附錄 J.2 – 穿戴式裝置 ESD 測試說明
根據 IEC 61000-4-2 附錄 J.2,針對穿戴式裝置(如手環、感測貼片、智慧手錶等)可進行額外的實驗性 ESD 測試,以模擬裝置佩戴在人體腰部時可能遭遇的最嚴重放電情境。
四、建議的實驗性測試條件
-
儲能電容:200 pF
-
放電電阻:50 Ω
-
放電方式:接觸放電(Contact Discharge)
-
等效於人體帶電、裝置作為放電端的放電模式
五、測試流程
-
將穿戴式裝置放置於金屬水平參考平面(HCP),依據標準 7.3.3 或 7.3.5。
-
使用電池為裝置供電;若使用外部電源,所有設備應放在 HCP 上。
-
使用 200 pF / 50 Ω 組態的 ESD 發生器對裝置導電部位執行接觸放電。
-
依據 7.3.5 對裝置進行電荷消除程序。
六、提供支援服務
-
設備相容性確認
-
原廠/認證校正安排
-
零件升級建議
-
教育訓練與技術諮詢